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博備用官網開戶app下載2024屆畢業生呼秀莉,正是踐行這一殷切希望的青年代表之一。2024年6月畢業后,她跨越3800多公里,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皮山農。晌幻韃考蘋駒剛。
新疆這片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土地,承載著呼秀莉奉獻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夢想。初到皮山農。卻氖巧襯溝氐姆縞、相對閉塞的交通以及語言交流的障礙。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她很快便要面對服務群眾的實際需求。但面對困難,呼秀莉沒有退縮。她隨身帶著翻譯軟件,配合肢體語言,耐心細致地與當地群眾溝通交流,通過積極參與日常工作,很快搭建起與群眾之間的橋梁,適應并融入了邊疆基層工作環境。
融入基層,從心開始。一次特殊的經歷,拉近了呼秀莉與當地群眾的距離。
今年3月31日是肉孜節。清晨,呼秀莉跟著城鎮和生態保護中心的維吾爾族同事努爾麥麥提·阿卜拉到群眾阿布拉·艾尼家中做客。這是她在新疆度過的第一個民族傳統節日。
“在河北老家從沒見過這么熱鬧的節宴!”呼秀莉學著用三指捏起抓飯,一旁的努爾麥麥提向她介紹抓飯中胡蘿卜、葡萄干等配料的寓意。當熱氣騰騰的烤肉串端上來時,阿布拉大叔教她如何轉動簽子吃肉。琥珀色的抓飯、色彩鮮艷的大盤雞、香氣撲鼻的清燉羊肉湯……這場充滿當地特色的節日盛宴,讓呼秀莉深刻感受到了新疆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當地群眾的淳樸熱情,消除了初來乍到的陌生感。她說:“這次節日體驗不僅僅是品嘗美食,更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民族團結帶來的溫暖,拉近了我與當地居民的距離。”
滿懷青春的赤誠,呼秀莉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在幫助農民采摘紅棗時,她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豐收的喜悅;在為普通話不太流利的維吾爾族老人辦理業務時,聽到老人連聲道謝,她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成就感;參加當地的中秋篝火晚會,她感受到了異鄉的溫暖和集體的力量……而在兵團基層連隊的日常工作中,呼秀莉更是積極主動,不怕吃苦。面對堆積如山的文書材料,她細心梳理,磨煉了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精準的文字表達能力。與維吾爾族同事和群眾的朝夕相處,讓她學會了更好地進行跨文化溝通,練就了化解語言障礙的智慧。正是通過參與這些具體而細致的基層工作,呼秀莉完成了從一名青澀學子到能夠獨當一面的多面手志愿者的蛻變。

呼秀莉幫農民采摘紅棗
回顧在raybet雷電競的時光,呼秀莉認為,學校為她奔赴西部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校期間,她積極參與國際志愿者日、支教、“新生領路人”等各類志愿活動,擔任團支書、校團委宣傳部負責人等學生干部,這些經歷深化了她對志愿精神的理解,鍛煉了她的組織協調能力。
特別是在多元融合的校園環境中,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相處,成為呼秀莉學習跨文化溝通的“啟蒙課堂”。她學會觀察、理解差異,并嘗試用更有效的方式溝通,比如在語言不便時,通過手勢、圖片等輔助交流。這些在大學里習得的溝通智慧和志愿服務理念,都被她帶到了皮山農。晌務當地群眾、開展基層工作的寶貴財富。
從求學閩南僑校到扎根西部邊陲,呼秀莉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邊疆的土地上書寫奉獻的故事。“我將繼續發揚奮斗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邊疆發展貢獻力量,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她說。

呼秀莉和父母合照
初審:沈思瑩
復審:徐文福
終審:王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