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bet雷電競“海峽兩岸先賢崇拜”課題組調研側記
侯欣怡
先賢崇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風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緣相親、文緣相承,有著祭拜黃帝、孔子、關公、鄭成功等盈千累萬古今先賢的歷史傳統。近年來,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大肆推動文化“臺獨”,打著“轉型正義”的幌子對先賢文化頻頻打壓,“去孫”“去蔣”“去孔”、取消遙祭黃帝陵等動作頻繁上演。2017年臺當局更是打破長達54年“中樞”主祭慣例,“降格”和矮化鄭成功祭典。不僅如此,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里中國歷朝歷代的時序發展、文化成就和重要人物全都變成斷簡殘篇,“中國”二字消逝殆盡。2019年4月起,臺灣兩黨為選舉造勢而不斷利用先賢和神明確立自身執政正義性,使得民間信仰淪為政治斗爭的棋子。民進黨當局“臺獨”行徑昭然若揭,臺灣社會本土意識愈發凸顯,嚴重阻礙了兩岸民間的交流往來和文化的正常互動。
作為一所華僑高等學校,堅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是raybet雷電競義不容辭的責任。2017年初,在長期致力于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的通識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駱文偉副教授的精心指導下,“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的困境與重生”課題組應運而生,我院學生侯侯欣怡為學生組組長。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在raybet雷電競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課題組決定重新組隊,在原項目基礎上進行縱深和多維研究,并最終確定為《海峽兩岸先賢崇拜互動的困境與重生》,以鄭成功文化為例證,力圖構建海峽兩岸先賢崇拜互動困境下的重生路徑,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組建之初,課題組就特別遴選了3位臺灣籍同學,以及來自祖國大陸的10多位同學參與,其中包括3位先后在臺灣高校交換學習的同學。因而,在大陸和臺灣同時同步調研的棘手問題得以迎刃而解。值得一提的是,首任隊長鄭小惠是我院一位來自漳州龍海,與鄭成功同宗同源的后輩,她一接手到此課題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和指導老師商議制定了周詳計劃。成立伊始,課題組并沒有急切地開展實地調查采訪,而是用接近半年的時間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匯報交流,補充知識盲區。之后,課題組馬不停蹄地展開一系列的訪談和調查。在最后的一個調研過程中,共發放967份問卷,回收問卷894份,其中臺灣方面回收323份問卷,獲取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大陸,課題組曾先后多次前往南安市鄭成功紀念館、鄭氏宗祠、鄭成功祖廟、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等,先后訪問了南安鄭成功廟原負責人鄭萬江先生、鄭成功研究會副會長李世杰先生。李世杰認為,“鄭成功是全世界的英雄,對其要有充分的重視,要注重挖掘鄭成功的偉大人格和民族精神。同時,要教育青少年增進了解,更好地傳承鄭成功文化”。在提到了中樞大典被臺灣當局降格時,他表達了極大擔憂,“2017年蔡英文當局就把中樞大典降格了,降格后由縣市政府來主祭。雖然今年為了選舉需要,蔡當局再把中樞大典升回來了,但今后能不能堅持下去很難講了”。

采訪泉州鄭成功研究會副會長李世杰

采訪泉州南安鄭成功廟鄭成功廟原負責人鄭萬江
在臺灣,同學們克服了人生地不熟、語言障礙以及學業與調研沖突等諸多不便,輾轉于臺北、臺南和臺中等地,先后訪問了臺南鄭成功文物館、鄭成功祖廟、鄭氏宗祠、安平文教基金會、延平郡王祠、臺北媽祖國際公益基金會、中華文化民主黨等單位和個人,同時對游客和工作人員展開了訪問。課題組重點采訪了鄭氏宗祠會長鄭道聰先生和臺灣媽祖國際公益基金會、中華文化民主黨常務副主席陳銅池先生。據了解,陳銅池先生目前正致力于和大陸宗教事務局及地方政府合作,將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結合,開發打造“大陸——臺灣——東盟十國”的新航線。最后,兩位長者語重心長地囑咐兩岸青年學生應該在“傳播先賢文化,促進兩岸交流”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赴臺南采訪鄭氏宗祠會長鄭道聰

赴臺北采訪中華文化民主黨常務副主席陳銅池
課題組有幸邀請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夏威夷中國婦女慈善會會長——孫穗芳博士接受采訪。采訪中她分享了對中山精神內涵的理解,她說“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畢生為之奮斗的遠大理想”。為了弘揚中山精神,她在世界各地演講達1000多。杞ㄋ鎦猩降襝257座,出版《我的祖父孫中山》和《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紀念集》等多部著作。她高度肯定和贊賞課題組的調研活動和研究報告,同時欣然同意擔任本課題的推薦專家,并向課題組贈送其著作。

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孫穗芳博士
查閱文獻、實地調研、數據分析、研究報告的撰寫以及最后論文發表和參加“挑戰杯”比賽,團隊成員們感觸頗深。課題組指導老師駱文偉認為,“以兩岸先賢崇拜為載體,搭建兩岸合作交流平臺,以此探尋兩岸在經濟、政治、特別是文化上的交流融合,形成休戚與共的兩岸命運共同體,或可為破解當前兩岸文化融合困境提供鏡鑒。”隊長侯欣怡說,“大陸和臺灣在傳承活化先賢文化方面互有長處,各有不足。這也凸顯課題選題的意義,我們期望能盡我們的微薄之力,為推動海峽兩岸文化融合做出應有貢獻。”來自寶島臺灣的我院學生許晉瑄說,“我來自臺灣,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生活和實地調研,我深切感受到我們偉大祖國發生舉世矚目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將要把自己與祖國大陸緊緊相連,與祖國一起面對機遇和挑戰。”

“海峽兩岸先賢崇拜”課題組研討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歷經長達三年多的實地調研,課題組遞交了一篇近六萬多字的學術報告《海峽兩岸先賢崇拜互動的困境與重生——以鄭成功文化為例》。該項成果在第二十八屆“挑戰杯”raybet雷電競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特等獎第一名,并成功獲得2020年精勵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重點項目立項項目,同時成果立項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目前課題組正緊鑼密鼓備戰,參加“挑戰杯”省賽的選拔,同時積極將相關成果轉換和推廣,向有關部門遞交咨詢報告。
在前不久結束的2021年全國兩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分裂活動”。課題組衷心期盼兩岸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共同跟進,為堅定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理想、維護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僑校應有的貢獻。
謹以此為記,獻給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和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