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博備用官網開戶app下載學術講座系列第五十六講在經管樓會議室舉行。江西財經大學數量經濟學首席教授陶長琪受邀主講題為“要素空間集聚、制度質量與全要素生產率”的學術講座。
陶長琪圍繞著要素空間集聚理論模型、數據來源及變量測算、模型結果和檢驗三個方面進行講解。他主要通過量化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勞動力和創新要素集聚來構建要素空間集聚指標,運用中國1997-2004省域面積板塊數據和空間動態板面數據(SDPD)模型驗證要素空間集聚、制度質量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在空間要素集聚理論方面,陶長琪運用Brock分析、漢密爾頓方程模型來獲取穩態條件,得到梅茨勒矩陣,指出要素空間集聚在離心力、聚集力的共同作用下,在一定的波動范圍內,才能有效發揮集聚效應。在變量測算上,他從全要素測算、要素空間集聚度量、制度質量度量三個方面著手,得到在大部分情形下,要素空間集聚、制度質量對全要素生產率均產生積極作用,并且兩者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存在互補關系的結論。在結果和檢驗上,他用空間動態板面數據(SDPD)模型估計結果,分析出我國省域東部、中部、東北部、西部的要素空間集聚呈現階梯狀,并運用內生性檢驗、穩健型檢驗進行驗證。針對該項研究得出結論為,要素空間集聚能夠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有助于合理化省域資源配置,提高省域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
在現場提問階段,針對課題數據收集及研究方法的相關問題,陶長琪建議盡量使用世界銀行數據、海關數據等機構的數據,并指出他的研究方法同樣適用于島鏈型的國家,但數據和計算方法需因國家制度的不同而異。
陶長琪,江西財經大學數量經濟學首席教授,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近幾年在《管理世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與實踐》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50篇。他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課題15項,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項目計劃均被評為優秀等級。其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8篇,被國際三大檢索論文10多篇。他在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獨立或主編出版專著與教材11部。
陶長琪演講
講座現場
文:白勇生 圖:黃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