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AIGC 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會議分論壇二在泉州悅華酒店28樓會議室4舉行。本場論壇主題為“零工經濟與算法管理”,由八位匯報人主講,北京科技大學張志朋老師擔任主持人,華南理工大學裴嘉良老師擔任點評人。
劉俁睿以《AI特征與員工績效和幸福感——一項元分析》為題,運用社會交換理論的視角和性別角色理論,探討AI特征對員工績效和幸福感的作用效果、邊界條件以及相對解釋力。
田雪瑋以《算法管理對零工工作者主動服務行為的影響研究》為題,深入研究算法管理對零工主動服務行為的影響,為理解算法管理與零工行為的關聯提供了新視角。
謝宇以《零工平臺中的人機協同管理——算法補充管理:概念化、測量與影響效應驗證》為題,指出算法存在技術局限,人類管理者需在派單、薪酬等環節發揮補充作用,為破解“純算法管理的人本缺失”提供了新穎思路。
高雪原以《“Good pressure, bad pressure?” 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of algorithmic regulatory pressure on service performance》為題,探討算法規范壓力對服務績效的雙元作用,進一步豐富算法壓力與績效關系的研究。
張好雨以《Linking algorithmic management and app-workers’ prosocial service behaviors: A needs satisfaction perspective》為題,運用SDP理論從需求滿足的視角探究算法管理與app工作者的親社會服務行為。
魏巍以《Can multi-platform work increase the income in gig economy?——Evidence from China》為題,發現“多平臺工作與月收入呈倒U型關系”,且本地戶籍勞動者對多平臺依賴的敏感度低于非本地戶籍者,為理解零工的生存策略提供實證依據。
湯明月以《From stepping-stone to dead-end: How the transitional self develops amid flexible work and shapes professional lives》為題,探索自由職業者如何發展,如何塑造職業生涯。
張志朋以《Gratitude or stigma? Unpacking the ethical ambivalence of female-accommodating algorithmic management practices》為題,發現算法對女性的“特殊關照”可能引發雙重評價,為算法設計的性別平等提供警示。
在八位匯報人分享后,張志朋和裴嘉良兩位老師肯定“零工經濟與算法管理”系列研究的現實意義,同時建議深化“算法透明度測量”“平臺與零工的依賴關系”等議題,并拓展研究樣本以增強結論普適性。論壇為平衡算法效率與勞動者權益、構建人性化零工管理模式提供了學術支撐。


初審:沈思瑩
復審:徐文福
終審:周 飛